为实现全面小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作者: 时间:2008-11-11 点击数:

为实现全面小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综述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同时,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用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也无止境。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的理论工作不断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伴随着理论创新的脚步,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十六大刚刚闭幕,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核心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2003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在全党兴起新高潮工作;6月,中央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7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召开,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了有力动员和全面部署。新高潮在全党迅速兴起,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4年12月,中央进一步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成为理论武装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2004年11月,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深入展开。

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理论武装工作,2003年12月,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努力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眼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4年1月,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一工程是党的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2004年4月,中央召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9月,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

“这几年来,我深深感到,党中央既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要求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开创了理论武装工作的新局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说。

以领导示范带动学习

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宣传思想战线的共同努力下,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全党全社会形成了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的浓厚氛围。

加强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两年来,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方面,在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方面,在深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方面,在了解中央精神、了解当前形势、了解国情、了解世界方面,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中央率先垂范。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中央坚持从自身做起,为全党作出表率。从2002年12月至今,中央政治局先后举行了30次集体学习,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党的学习。

高级干部先行。中央先后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题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高级干部纷纷表示,专题研讨使大家在学习中掌握了理论,在交流中形成了共识,在讨论中明确了方向。

党政领导带头。党委中心组学习是新时期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一个创新,是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有效方式。近年来,中心组学习不断改进方法、完善制度、注重实效,围绕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围绕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学,围绕解决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学,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强化“三进”工作。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们的未来。2004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委充分利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大力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抓好队伍建设。育人者必先受教育。在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的同时,宣传思想战线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并在新闻界、高校社科系统和社科研究系统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载体创新作为途径

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会变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增强针对性、启迪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战斗力,理论武装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面对面、互动式的宣讲,是理论武装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近几年,中央多次组织宣讲团,奔赴各地宣讲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各地也依托讲师团等单位的理论骨干组成宣讲团,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展宣讲活动,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前老觉得理论很高深,看不懂,弄不通,所以没有兴趣。看了这本书后,觉得理论就在自己身边,好看好懂还管用!”福建省晋江市的肖湘平谈到自己读《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一书的感受时说。的确,近几年的理论宣传工作正在努力追求导向鲜明、主题突出,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解疑释惑,这是许多干部群众的共同感受。

现在,人们发现,进入书店,通俗易懂的理论读物多了:中宣部理论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编写出版《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理论热点18题》、《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深受读者欢迎;翻开报刊,耐读的理论文章多了:许多报刊通过编读互动等形式,化艰深为通俗,以创新求突破,发表了大量有分量的理论文章;打开电视,耐看的理论栏目多了:电视理论专题片、专家访谈、热点解读等栏目,很受人们关注;浏览网站,图文并茂的理论频道多了:人民网、新华网等纷纷开设理论频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

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级党委宣传部在推动理论学习和宣传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宣传部为了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需求,积极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把党的理论送到乡村、送到社区、送到学校、送到企业;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宣传部通过举办研讨班、报告会、知识竞赛、主题教育活动等,把理论宣传融入群众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之中,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之中……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收获。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进一步巩固。许多党员干部表示,通过理论教育和学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更加清醒,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把握更加深刻。

让理论引领新的发展

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目的在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学好理论,用好理论,可以使理想信念更坚定、发展思路更明确、工作成效更显著。”这是许多干部群众的切身体会。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承受了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的巨大压力,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东正试图“闯出一条新路”。一场发展模式转型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个先行地悄然展开。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山东省,也曾有自己的苦恼。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算,胶东最富的地方和鲁西南最穷的地方一度竟相差11.8倍。如何才能让欠发达地区迸发活力奋起直追,逐渐“端平一碗水”呢?山东省实施了青岛龙头带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发展战略,带动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的迅速崛起,齐鲁大地逐渐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谈起这一变化,干部群众提到最多的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没有科学发展观,半岛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会这么快!”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曾经历过“发展之痛”,从1994年到2001年,经济连续6年增幅下滑。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云南的干部群众认识到,要走出困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改变发展方式。观念一变气象新:从2004年起,云南经济开始了两位数的增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在同步提高。在发展的实践中,各级干部体会到了理论的威力,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汇聚成加快发展的时代大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展现出开创未来的壮美前景。

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理论是深刻的,也是生动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推动实践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世军对此也深有感触:“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遇到的矛盾相对较多。这几年来,理论工作者不回避矛盾,敢于正视问题,用我们党的一系列创新的理论成果为干部群众解疑释惑,在推动实践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十六大以来理论武装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十五”,成就辉煌;展望“十一五”,任重而道远。理论武装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有前途、大有希望。

 

Baidu
sogou